首页
> 机构职责 > 专题栏目 > 溢油应急


2019年国际溢油应急研讨会专家系列报告(三) |海浪-潮汐-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建立及其在“桑吉轮”溢油事故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 2019- 11- 01   08: 45 信息来源: 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 访问次数: 字号:[ ]

       2018年1月6日20时,巴拿马籍“桑吉”轮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1月14日15时许,这座在海上燃烧了8天的“火焰堡垒”发生了爆炸,随后沉没。“桑吉”轮沉了,但留下的问题却远比一艘船的损失要大得多,船上装载的13.6万吨凝析油和2000吨的燃料油去往了哪里,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可是由于海上风、浪、流变化复杂,使得溢油漂移路径和影响范围的预测十分困难,一个难题摆在了世界的面前。

       即使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总有一部分人走在了前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乔方利研究员是如何将他创立的海浪-潮汐-环流耦合数值模式应用到溢油影响的预测与防治中的。

       乔方利,就职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副所长。任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委员会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副主席,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国家代表。2010年创建国际海委会首个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气候变化研究培训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长期担任知名国际学术期刊Ocean Modelling和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编委。担任科技部气候变化国家专项专家委员会副主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等。在国际上原创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论,克服了海洋模式半个世纪的模拟与预报难题,被美、欧等国家十余个研究组实测验证并实际应用,均大幅提高了他们模式的模拟和预报精度。建立了世界首个海浪-潮流-环流耦合的数值模式、首个包含海浪飞沫的台风模式、首个包含海浪的气候模式。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