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ofisk Bravo油田钻井平台爆炸溢油事故 |
||||
|
||||
一、事件概况1977年4月22日,Phillips石油公司“Bravo”钻井平台B-14钻井在挪威的Ekofisk油田发生了石油和天然气爆炸事故。平台在Ekofisk油田中心西南180英里处,水面以上高度约230英尺。爆炸导致大量的油溢入北海,并把棕红色的油和泥浆喷到海上钻机180英尺以上的高空。事故原因是早期的维护程序中防喷器的按装颠倒了。112名员工从平台上安全撤离。爆炸导致海面以上20米高处的一条管路连续不断的向外溢油,每小时约1,170桶。4月30日,油井被封口,在此7天里,溢出了约202,380桶油。 二、溢油动态 Ekofisk原油API比重为35.7,倾点为-5℃。由于油蒸发很快,进入水中的油相对不多。在落入水中后很短时间内,约30-40%的油蒸发掉。喷出的油比平均气温要高而且呈小油滴状,这更加速了溢油的蒸发。发生井喷时,平台附近的海浪高4-6英尺,海面温度比平均海面温度要低。4月25日,油带长15英里,宽5英里。当天的晚些时间,大浪将油带分成两段,第一段14英里长,3.5英里宽,第二段5英里长,0.5英里宽。4月28日前,油带主要向东漂移。4月28日至5月1日,溢油观察显示,原先的厚油带已分裂成数行狭窄的长条。油带从平台处延伸至20英里处,后变成直径约1.5英寸的油水乳化物。在平台附近形成了最长约45英里,宽30英里的油带。在大面积的浅蓝色的油带内,夹杂着油水乳化物的碎片。5月2日,离钻井平台6英里处是油类最集中的区域。油层的厚度有4码。5月3日,油带漂到Ekofisk北部约120公里处。5月12日,由于风向改变,油带又向南漂移。井喷时投了许多漂流卡,后在荷兰北部海岸发现了这些卡片,说明在6月,油带朝南-东南方向移动。溢油没有对岸线造成污染。随后油带将在天气和海浪的作用下自然消除。
三、对策与缓解措施作为防火措施,Philips公司利用设备和消防船向平台上喷水。4月6日至28日,在附近的平台投放了约2,000张塑料漂流卡片。三台卫星对溢油进行了监视,挪威气象研究所和Christian Michelsens Institute也参与了本次事故。Phillips公司与Red Adair公司签订了合同,Red Adair公司帮助封堵发生井喷的油井。不利的天气条件和积聚的有害气体延缓了封井的速度,4月30日,封井工作结束。油井封好后进行了检查,两名美国海岸警卫队专家建议,不再需要向挪威运送任何撇油器设备。另外,据资料显示,这次事故虽然因大浪和强风对油井的封口造成了一定的延迟,但却将油带打碎,并阻止了溢油上岸。大浪是北海的典型气象,在此种天气下围油栏无法发挥作用。5月25日,由于危害气体积聚,平台人员被迫撤离。在此之前,由于风的作用,油气没有在平台附近积聚。挪威国家防污染部宣布,本次事故没有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