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黄金水道”新动能——山东海事高质量服务保障小清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
||||
|
||||
四月春深,天地明净,万物竞发。小清河航道商渔船来去穿梭,沿岸港口门吊往复作业,一派繁忙的景象。 随着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打造小清河河海直达新航线 创新经济高效河海联动集输运新模式”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这条沉寂了二十余年的“黄金水道”再次引发关注。山东海事局以“河海直达”为突破口,坚持创新理念、创效管理、创优发展,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港产融合,推动小清河由“复航元年”跨向“质效提升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破题“河海握手”工程:政策创新打通河海联运“任督二脉” “以前大件运输需要拆护栏、封高速,现在走水路,从章丘港下水直达目的地,环节减少了,运输成本也节省了30%以上”济南重型装备制造厂业务经理杨爱国指着码头上待运的27米千吨级桅杆式起重机部件感慨道。这一切的背后,是山东海事局联合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支持小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减免过闸费、航运补贴、船舶一次性报告等“政策包”,激活了小清河航运的“一池春水”。 政策创新带来的红利,让小清河“河海直达”由蓝图变为现实。山东海事局创新实施“五个新”重点任务,划定寿光港—潍坊港中港区河海直达新航线、研发河海直达适用新船型、创新“开放式”安检等监管服务新制度、出台支持航运发展新政策、建立一体化交通组织新模式。复航以来,小清河先后开通了海南、广州、天津、辽宁等10余条航线,完成千余吨大件运输任务。“我们的卷钢经小清河‘公转水’多式联运直达滨州,每年节省物流费用近亿元”河北纵横集团物流经理曹建国透露,这种“门到门”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智绘航运新蓝图:科技赋能打造鲁中出海“水上高速” 走进山东海事局水上“大交管”中心,无人机巡航和VTS系统数据流实时交织,形成“空中+海上+岸基”的全方位监控体系。“以前摸排小清河上方47座桥梁碰撞风险需要七天,现在利用CCTV+AI智能监控,仅两小时即可完成隐患排查报告”值班员王伟演示着新投入使用的“智慧海事”监管系统。该平台融合了AIS、CCTV、智能大模型及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了海事治理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的转型,通航效率提升40%,险情事故发生率降低65%。 科技赋能不止于监管。在寿光港,由山东海事局与科研院校、设计单位联合研发的国内首艘河海直达LNG动力船舶“鲁航001”轮正在进行首航装载作业。“船舶采用自适应误差修正系统,可降低能耗15%,增加货量20%”设计团队负责人郑燕介绍,该船型计划建造10艘,将成为内河航运绿色智能化发展的新标杆。“宝瀛6”轮载运大件从章丘港直达海南八所港,全程3330公里,验证了“北斗船用导航系统”在长距离、复杂通航环境下的稳定性,也创下国内最长河海直达航线记录。 黄金走廊链接未来:港产融合催生“沿河经济带” “小清河不仅是一条航道,更是连接省会、贯通鲁中、直达渤海的经济‘大动脉’”山东海洋集团总经理余华在临港产业园奠基仪式上说道。济南港完成智慧化升级后,成为“四港一体”的物流枢纽,吸引了30余家物流企业入驻。据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沿岸城市平均GDP增速为7.2%,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 这种“以港带产,以产促港”的融合模式,在潍坊港尤为明显。作为距离小清河出海口最近的开放口岸,大批货物在此转运出海。日前,由章丘港发出,沿小清河经潍坊港转水发往东南亚首笔120吨脱水剂外贸订单在这里完成。此外,山东海事局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协调帮扶潍柴、海化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在港口周边布局。2025年以来,港口周边外贸订单增长300%,海河联运年吞吐量有望突破百万大关。 小河萦九曲,茂木郁千章。小清河的“黄金水道”实践,正书写交通强国建设“山东答卷”。未来,京杭大运河联通工程启动后,“长江—大运河—小清河—渤海”的水运网络将彻底为内陆城市向海图强打开战略空间。“我们将以‘河海直达’试点为起点,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助力小清河‘黄金水道’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反应堆’”山东海事局局长王海宇表示。
(潍坊海事局 夏雨峰)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