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职责 > 媒体聚焦


中国交通报:服务全面贯通 山东海事畅通铝土矿运输“海上动脉”

发布日期: 2025- 05- 23   17: 22 信息来源: 中国交通报 访问次数: 字号:[ ]

在山东滨州港套尔河港区,铝矾土为码头覆上独特的红色,赭红货堆、碧波航道和远处一艘艘排队进港的船舶交相辉映,这是“中国铝都”独有的航运图景。

山东省年均进口铝土矿8000万吨,占全国总量60%以上。这些铝土矿多来自非洲几内亚等国家和地区,跨越14000多海里运抵烟台港,后经内贸船舶“转水”航经套尔河运至滨州港。

套尔河是一条自然河道,通航条件差,河口处存在拦门沙浅区,低潮时水深不足2米,可航水域宽度只有80米左右。过去,船舶争潮水、抢船头的现象突出,碰撞、搁浅风险高,通航效能低。如今,看着智慧海事监管系统中套尔河上依次进港的船舶,很难将排列整齐的船队和水浅、湾多、滩多的套尔河通航环境联系到一起。“这得益于套尔河流域‘港航一体化’交通组织模式。”滨州无棣海事处处长宫云峰介绍,“我们结合码头泊位数量、作业效率、潮水变化和船舶船型,每天2次对船舶进出港顺序做编排,为船舶提供一次性船位报告、锚地预约、直进直靠、直离直出等特色服务。”

在一体化交通组织的有效指挥下,套尔河船舶通航效率提升40%,单船每航次平均节省约6小时,全年可为航运企业节省营运成本约1600万元。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滨州港铝土矿到达发送量1490万吨,同比增长34%。

铝土矿运输一体化服务不止于滨州港。山东海事部门强化环渤海区域协同,推动完成渤海湾中部双通信5G基站“链式”覆盖,打造烟台至滨州铝土矿运输“安全、畅通、文明”精品航线,对跨辖区航行的铝土矿运输船舶进行特殊标识、接力跟踪,实现重点船舶信息“一屏掌握”、相关数据资源“一网通享”。

“我们开辟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实现船舶进出口岸手续办理‘零待时’,通关时间缩短30%,企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15%以上。”山东海事局法规规范处处长王敏宁说。

从非洲到中国,从烟台到滨州,从政务审批、船舶安检到航行保障,海事部门争取让每一个环节、每一段航行都有高效的海事保障和服务。

优化海事服务供给,关键要找准企业发展和船舶航行的“痛点”。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渤海水域寒潮大风天气频发,风力可达78级,阵风911级,寒潮大风天气下,铝土矿运输船的安全便是“痛点”之一。

山东海事部门整合信息化资源,联合气象部门开发山东海洋精细化气象服务平台,打通海事、港口、引航机构、航运公司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

“以前海事部门按片区发布寒潮大风预报,现在环渤海几家海事部门联合发布海上风险预警信息,‘海事通’App还提供伴随式导航服务,我们也能实时掌握航线气象变化,不管航行到哪,心里都更有底了。”“魏桥佳达16”轮船长王善海说。

漂洋过海而来的铝土矿进入山东,在全球规模最大的铝产业集群经过加工,摇身变为铝合金导线、全铝车身等产品再次发往世界各地,一条双向奔赴的海上铝业丝绸之路正在搭建。当前,山东海事部门推动打造的“中几铝土矿河海联运”精品航线,将以更高水平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让海事服务全面贯通,进一步保障铝土矿资源进口海上运输安全稳定畅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山东海事畅通铝土矿运输“海上动脉”.pdf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