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字实录 |
|
 |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本期的在线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潍坊海事局王勇副局长,他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潍坊海事局内河船涉海运输专项整治“五环工作法”有关情况。 王局长,您好!欢迎来到在线访谈。 [06-23 10:30]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就潍坊海事局内河船涉海运输专项整治“五环工作法”有关情况进行交流。 [06-23 10:31] |
|
主持人 您能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潍坊辖区海上交通安全基本情况吗? [06-23 10:32]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潍坊市海岸线158公里,海域面积1421平方公里,现有港口生产性泊位45个,体系公司9家,潍坊籍内贸运输船舶98艘,内贸船舶总运力114万吨。近年来,潍坊海上货物运输保持快速增长,进出潍坊港的船舶由2017年的12545艘次增长到2021年的16408艘次,增长了30.8%;外贸船舶由2017年的645艘次增长到2021年的1410艘次,增长了119%;年均进出港船舶近2万艘次,年均港口吞吐量 4620万吨。潍坊海上安全具有“三多两差”的特点,“三多”体现在:一是监管点多,辖区45个生产性泊位分布在山东港口潍坊港、森达美港、寿光港、羊口港等多个地点,另外还有多处旅游船、游艇码头;二是小型船多,到港船舶中1万总吨以下占80%以上,3000总吨以下占50%以上;三是监管对象种类多,辖区船舶涵盖高速旅游客船、游艇、滚装货船、汽油船、载运二甲苯及丙酮等危险化学品船、集装箱船及载运易流态货物散货船等10余种。“两差”体现在:一是自然通航条件差,潍坊港中港区航道全长48公里,常年回淤严重;西港区航道为小清河自然航道,商渔船共用、弯道多、通航环境复杂。二是海上搜救能力差,潍坊海域无国家专业救助力量,公务船艇数量少,船舶吨位和抗风等级不足,社会救助力量普遍存在缺乏救助装备、专业救助技能不高、搜救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无法有效应对恶劣气象海况下的险情处置和人命救助。 [06-23 10:37] |
|
主持人 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生产经营会给海上交通安全带来哪些隐患? [06-23 10:38]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一是内河船本身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内河船是按照内河标准建造的,多为平底船,船舶干舷低,舱盖基本不具有水密性,稳性差。海上气象条件相比内河要恶劣的多,风急、浪高且受潮流影响,内河船无法适应海上环境,不适合海上航行。非法参与海上运输的内河船大多是“三无”船,船龄长、船舶建造质量普遍较差,船体、结构、设备等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二是极易造成商渔船碰撞事故。非法参与海上运输的内河船舶船员大多未持有适任证书,未经专业培训,缺乏航海知识指导,船员安全意识差,不遵守航行避碰规则,潍坊市渔船众多,特别是小清河水域,每天进出渔船200余艘次,一旦发生碰撞,极易造成渔船沉没。由于“三无”船舶调查取证难度大,事故赔偿难以解决,严重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三是极易与油船发生碰撞造成生态灾难。潍坊辖区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吨位从几百、几千吨级到上万吨级不等,海上危险品运输量逐年加大,一旦与液化品船发生碰撞事故,易导致液化品泄漏,甚至发生爆燃、爆炸,对海洋生态造成灾难性后果。四是非法船舶极易发生失控、火灾等事故,如2018年发生了“惠盈169”轮机舱进水险情,2019年发生了“海源19”轮沉没事故,都是非法参与海上运输的内河船。五是对潍坊口岸形象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随着潍坊港一类开放泊位数越来越多,外轮数量也快速增长。海上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严重冲击了港口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三无”船舶在航道内随意停泊,造成正常航行船舶因避让而搁浅,严重影响通航秩序和口岸形象。 [06-23 10:45] |
|
主持人 潍坊港进出船舶流量这么大,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我们是如何锁定非法参与海上运输的内河船舶的呢? [06-23 10:46]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摸清底数,找准内河船涉海运输整治源头。联合海警、公安、海岸警察、海渔、海关、交通等部门,开展水陆联合巡查,对辖区非法码头及装卸点逐一排查,对内河船舶违规靠泊及作业等情况进行集中梳理;二是加强立体防控,盯紧内河船往返通道。联合地方政府相关单位成立内河船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在小清河航道上设立专项检查点,小组成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摸查内河船参与海上运输的动态和规律,通过开展夜间突击检查等方式,有效锁定内河船舶;三是利用巡逻艇现场巡航、执法人员陆上巡查以及CCTV监控系统等方式,实时锁定嫌疑船舶;四是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违法内河船舶的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内河船舶,与海警等部门及时开展现场联合检查,快速完成内河船舶的确认和联合处置工作,让内河船舶无处躲藏。 [06-23 10:53] |
|
主持人 内河船涉海运输利益链涉及多方,内河船专项整治活动已实施多年,但部分内河船仍然存在侥幸心理冒险从事涉海运输。潍坊海事局在内河船涉海运输专项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您能给大家介绍下咱们的具体做法吗? [06-23 10:56]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长期以来,受高额经济利益驱使,潍坊辖区特别是小清河沿岸水域存在多处非法码头和非法装卸点,内河船非法参与海上运输猖獗,给辖区海上交通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潍坊海事局探索实施了“五环”工作法,持续开展内河船涉海运输综合治理,实现了内河船涉海运输动态清零。一是“立”。加强地方立法,发挥立法引导和规范作用。2017年,推动潍坊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水上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源头治理,建立“打非治违”联合执法机制,将清理取缔非法码头、装卸点列为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2018年,推动市政府出台《潍坊市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沿海县市区政府要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对未取得港口经营资质的码头、装卸点依法予以查处、取缔。2019年以来,先后推动地方政府印发《潍坊沿海“平安海区”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关于清理整治海上“三无”船舶的通告》等规定,从制度层面,推动地方政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二是“推”。推动地方政府将内河船涉海运输列为重大安全隐患,牢牢把握“依靠地方政府综合治理”和“取缔非法码头加强源头治理”这两个关键环节。2018年以来,先后向市县两级政府提报《关于清理取缔非法装卸点的情况专报》《关于“三无”船舶非法从事海上生产经营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严厉打击“三无”船舶安全管理建议的函》等报告、函23份,就内河船源头治理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建立政府属地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各方齐抓共管的海上安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三是“联”。加强与海警、公安、交通、海关缉私等涉海单位的沟通配合,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潍坊港区海事处推动滨海区管委会成立海上综合执法大队,与公安、海警、海渔等部门签订《四方海上联合执法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海上“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潍坊寿光海事处联合羊口镇政府、交通、海渔、公安、海警等部门签订《寿光北部沿海综合治理“1+5+X”合作协议》,推动寿光市政府开展“打非治违”百日会战,设立海上拦截线,点线结合,全面布控,错时执法,严厉打击内河船涉海运输违法行为。 [06-23 11:02]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四是“管”。重拳出击,强化海事监管,克服执法人员少、船艇老旧、抗风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海上巡航,强化现场巡查检查,对查处的违法参与海上运输的内河船、船员及承担责任的航运企业,依法按照“从严从重、顶格处罚”原则进行处置,并通报船籍港港航部门召回涉海运输内河船。积极推动“无证驾驶”行政拘留治安处罚,推动潍坊海警局对“湘岳阳货xx”轮船长实施行政拘留,对非法从业人员形成了极大震慑。五是“衔”。《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了“危险作业罪”,为发挥刑事司法对内河船涉海运输的震慑和遏制作用,潍坊海事局积极推进“行刑衔接”工作。柳强局长带队走访潍坊市委政法委,并提报了《关于对内河船涉海运输开展行刑衔接工作的报告》,潍坊市委政法委在潍坊海事局组织召开了“行刑衔接”专题研讨会,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潍坊海事局、潍坊海警局等单位参加会议,对“行刑衔接”进行专题研讨,畅通行刑衔接机制。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潍坊海事局推动地方政府取缔非法码头、装卸点11处,开展陆域巡查3790次,水域巡查182次,联合执法491次,出动执法人员10397人次,查处违法内河船35艘次,罚款147.9万元,对辖区内河船涉海运输保持高压态势,内河船涉海运输得到了根本遏制。 [06-23 11:06] |
|
主持人 对于下一步内河船涉海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潍坊海事局还有什么计划? [06-23 11:07] |
|
潍坊海事局副局长 王勇 潍坊海事局将进一步强化内河船涉海运输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内河船非法从事海上生产经营行为,督促船公司、船舶、船员和涉水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守法经营,依法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增进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营造安全诚信守法的航运环境,巩固好潍坊水域内河船涉海运输动态清零这一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 [06-23 11:09] |
|
主持人 好的,今天的访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感谢王勇副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06-23 11:1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