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口海事局“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介绍
    本期在线访谈为您邀请到的是董家口海事局赵晗局长,他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
访谈时间: 2024-07-31 14:20:00  -- 2024-07-31 15:15:59
主题嘉宾: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相关图片 更多>>
文字实录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本期在线访谈。今天我们为您邀请到的是董家口海事局赵晗局长,他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 [07-31 14:22]
  主持人 :  赵局长,您好!欢迎来到在线访谈。 [07-31 14:23]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跟大家进行网上交流。感谢各位网友对我局“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让大家对我局“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有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也欢迎广大网友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07-31 14:24]
  主持人 :  赵局长,首先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 [07-31 14:27]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好的,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借助E航海发展趋势,从大巡航船队中筛选优质船舶,这些船舶可以利用卫星通信,通过语音、视频和CCTV实时回传等方式将船舶所在海域的周边情况传递给海事机构,海事机构借此实现对南北大通道、习惯航路、航道锚地等中远海水域及周边船舶的有效感知,这些船舶及所用的通信系统就组成了我们的“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 [07-31 14:28]
  主持人 :  赵局长,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船链E+”建设的背景 [07-31 14:29]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好的。在全要素大交管建设中,我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辖区“东西跨度大,感知手段少”的问题。董家口港距离“南北大通道”约150海里,距离124°经线约206海里,中间水域没有海岛、灯塔等可作为监管中继的设施,如果只依靠海巡艇,巡航一个航次就需要32小时,消耗燃油29吨,既不经济、也不高效。如何解决好中远海水域和船舶感知难的问题,成为董家口大交管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山东海事局的领导指挥下,我局充分利用海上营运船舶活动范围广、感知能力强、航行时间长的特点,组建形成优质大巡航船队,并借助科技手段发挥巡航效能,从而构成了“船链E+”船队,不仅解决了中远海水域的感知难题,也丰富了航道、锚地、推荐航路等水域的监管手段。 [07-31 14:30]
  主持人 :  赵局长,请问现在“船链E+”建设的怎样? [07-31 14:35]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为实现“全域覆盖”的目标,我们整理分析了进出港船舶、过路船舶及南北大通道往返船舶的数据,最终根据船舶到港频次、船况和船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从大巡航船队选定70艘船舶组建“船链E+”船队。实现了从南北大通道、习惯航路到航道锚地的远、中、近水域全覆盖。以青岛韦立船舶公司为例,该公司主力船型中有30余艘船舶从事非洲港口到烟台的矿石运输业务,船舶航经南北大通道附近水域较为频繁,我局向该公司发出“船链E+”建设邀请,以“自愿、互助”为原则,成功将该公司30余艘高标准船舶纳入“船链E+”船队。目前我们不仅掌握船队船舶的基础资料、卫星电话等信息,船舶通过VSAT卫星提供的全天候24小时WIFI业务,能够与海事值班员随时视频连线,相互通报安全信息。同时,值班室接入船上CCTV信号,值班员可通过CCTV开展中远海电子巡查,及时船舶所在海域的通航情况。“船链E+”建设以来,我局先后与六家航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形成了覆盖全辖区的“船链E+”远程感知体系,有效提升海区感知能力,补齐远海监管短板,为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技术保障。仅2024年,董家口海事局已完成远程连线135艘次,“船链E+”船队在恶类气象预防、异常行为发现、远海救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船链E+”船队的作用,也为了更好地推广船队建设机制,我们邀请专业科技公司协助开发了“船链E+”线上平台,让岸基人员与船舶间的语音、视频通讯更加高效便捷。借此机会,我代表董家口海事局诚挚感谢青岛韦立公司、浙江易航海公司以及大巡航船队船舶、船员等为我们的“船链E+”建设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07-31 14:44]
  主持人 :  赵局长,请问“船链E+”平台都有哪些主要功能? [07-31 14:45]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船链E+”平台主要有3大功能:一是提升中远海感知能力,提高异常行为处置水平。作为海事监管新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值班人员可以通过“船链E+”平台实时查看船队所有船舶位置,并根据海事巡航需要,选择远海、近海不同水域船舶进行远程感知连线。同样,船舶发现异常行为也可以主动报告。二是丰富搜救应急手段,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近年来,中国籍船舶在中远海水域发生险情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该类事故水域普遍离岸距离较远,专业救助力量无法第一时间快速到达现场, “船链E+”船舶作为海上移动平台,可以作为就近指派、快速到达、及时处置的快速反应单元。三是拓宽气象监测预警渠道,确保恶劣气象船舶安全。船舶航行安全受大风、大雾、台风、强对流等恶劣气象海况影响大,气象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至关重要,目前气象平台的分区预报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进,但由于中远海水域观测站点少,实时气象数据更新并未达到预期需要。“船链E+”平台是实时化、多元化气象信息采集的重要渠道,也是海事精细化、定制化交通组织服务的重要形式。 [07-31 14:52]
  主持人 :  赵局长,请问未来“船链E+”的发展会怎样? [07-31 14:53]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下一步,随着“船链E+”船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船链E+”模式的复制推广,将在中国沿海、世界主要通航海域形成更加密集的船舶数据链网络,逐步建立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安全中继、异常处置、搜救应急为一体的“船链E+”远程感知和服务保障体系。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海事部门与航运公司、科技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与精诚合作下,通过“船链E+”的广泛应用及不断提升,海事部门对航运公司的服务能力会更强,对海上搜救能力的提升会更高,保障船舶航行更安全,构建海上大安全工作格局。 [07-31 14:58]
  主持人 :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赵局长做客此次在线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再见! [07-31 14:59]
  董家口海事局局长 赵晗 :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07-31 14:59]